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概况 > 河阴镇
各村简介
来源:    时间:2015年05月15日    

大史家村:该村地处黄河南岸川水谷地,早在明朝时期村庄已初具规模,藏族世居于此,直到修建城墙之时汉族迁居到此。大史家村距县城2公里。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5亩,共有5个生产合作社,3421286人,有汉、藏、回、土4个民族。1957年,大史家村成立党支部,2010年成立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5名。全村拥有5个村办集体企业,企业固定资产达到2000万元。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康明星村”,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省级党建示范村”等荣誉

童家村:该村以明代初迁来一户童姓人家,后经发展,人口不断增多,而得名“童家庄”,建政时和“上毕家庄”两个自然村合并成立童家村,本村中还有人口较多的大户,分别是:毕、张、王、李、文、雷、孙等姓。童家村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南靠梅刺山,东邻邓家村,西邻河西林场,全村耕地总面积917亩,林地56亩,共有3个生产合作社,226955人。

城北村:该村地处贵德县环古城西北,北临黄河,南临贵德古城,距县政府和镇政府0.5公里,属川水地区,全村辖4个生产合作社。

城关村:该村地处贵德县河阴镇中心地带,因本村位于贵德县古城中面而得名。距县政府和镇政府0.5公里,属川水地区,全村耕地总面积880.19亩,林地216亩,共有8个生产合作社,172396人,有汉、回、藏、土4个民族。

城东村:该村在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时称为“乜纳堡”,到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时分别称“东庄”、“宁家庄”。1938年为河阴镇东庄堡,因地处古城之东而得名。城东村地处黄河谷阶地,西面临贵德古城,南接西家咀四社,北到黄河沿,东到东河沿,距县城街道1公里,共有6个生产合作社。

西家咀村:该村位于河阴镇东南,东屏东河滩,西邻张家沟村,南起梅茨龙山山麓,北界县城,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公里,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840亩,林地350亩,共有4个生产合作社,280951人,有汉、土、回、藏4个民族。贵德八景之首---南海胜景,境在村南端梅茨龙山之上,全村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户亩产量高,品质优,是一块农耕沃野,加之旅游业为村庄带来勃勃生机,实及物阜民康,五业兴旺的宝地。

城西村:该村位于贵德古城西南方、现县委、县政府西侧、东与城关村接壤、南与张家沟、郭拉村接壤、西与大史家村接壤、北与城北村接壤。全村共有5个合作社,249748人,有汉、回、藏、土、撒拉5个民族。

郭拉村:该村村名藏语意为“转圈子”,因藏语称东河为“郭日尖巴”,郭拉村位于郭日尖巴(东河)尾部,其地域呈方形而宽阔,住宅星罗棋布,巷道环绕相连,村中浇用东河水时渠水亦绕圈多,一时难以外流,故此为村名。全村共有5个生产合作社,4941765人,有藏、汉、回、土、蒙5个民族。

邓家村:该村位于县城南面距离县城2.5公里,全村总面积82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56亩,共有4个合作社(一社马家庄,全社70%的人姓马故得名马家庄;二社邓家,全社70%的人姓邓故得名邓家;三社聂家,全社80%的人姓聂故得名聂家;四社克卜家,外界称为南乡),3121149人,有汉、藏、回、土、撒拉族5个民族。

张家沟村:该村以明初居住的张姓定名。贵德(归德)明初汉族移民“四十八户”考,贵德文史资料记载,明洪十三年(1380年)归德城竣工,朝廷由河州拔农民四十八户迁来归德,其张姓是一户,现在的位置是贵德养鸡厂,有一条大沟,其沟名为张家沟,沟两面居住姓张人家,故此而得名为张家沟村。张家沟村地处贵德县著名的“三河”地区,县城城乡结合部,也是西久公路两面的交通要道,黄河以南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光充足,气候宜人,距县城1.5公里,东邻西家嘴村、西邻郭拉村、南邻南海殿邓家村,北靠城西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350米,全村有6个生产合作社,196户(北山新村为六社、黄河吊桥北面、张家沟村北山遗址)988人,有藏、汉、回、蒙4个民族。

红柳滩村:该村从县城搬迁到此地,当时河阴镇人民政府响应县委号召农业学大寨,大战黄河滩,战后开发了荒地,从河阴镇各大队、每小队搬迁一户人家,到现在以发展到96户。其中各大队中搬迁30多户,其它农户都是从尕让、甘肃、化隆、江苏、民和、乐都、河南、西宁市地区通过政府搬迁而来。当时在此全是红柳,经过河阴镇人民群众苦战,故此而得名为红柳滩。红柳滩村在贵德县以西尼那以下,距县城9公里,交通便利,地势较平坦,全村耕地面积517亩,一村一社,96420口人,有汉、藏、土、回4个民族。

杏花村:该村是2005年由国营良种场改制后搬迁至此。杏花村地处黄河北岸,距县城14公里,东邻河西镇贺尔加村,与河阴镇红柳滩村为邻,西邻拉西瓦镇尼那新村,全村耕地面积300亩,一村一社,321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