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概况 > 河阴镇
2014年镇政府主要工作简介
来源:    时间:2015年05月15日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扣发展这一主线,攻坚克难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集中精力促转型、增活力、提效益,加大力度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保持了镇域经济增长、转型加快、民生改善、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农业增加值达3725万元,乡村工业产值达13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8595元,同比增长16.31%。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种植粮食作物4653亩,蔬菜3400亩,经济作物1999亩;城西村美国大樱桃基地栽种苗木435160株,红柳滩村苞谷杏基地栽种苗木3000余株;完成土地流转2146.6亩,草场0.6万亩,发放1.09万亩的粮食直补、经济作物补贴及综合直补资金99.3万元,发放2014年草原生态奖励资金9000元;冬小麦良种推广3973;完成7120头(只)牛羊、3700头猪、3.6万羽鸡的畜禽防疫;牛羊育肥贩运3.9万头(只),改良奶牛206头,引进良种猪95头。二是种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800万元,建成易稼源公司高标准温棚96座;协调农牧部门争取到童家村投资1000万元的百座高标准温棚新建项目;投资28万元,建成红柳滩獭兔养殖基地,引进良种兔共500只;争取邓家村金裕源、郭拉村育杰、西家咀村成胜、城关村岗拉养殖合作社、红柳滩村苞谷杏基地后续扶持资金72万元;发挥郭拉村水域优势,建成占地100亩的渔业养殖基地;加大红柳滩极品湿地休闲生态基地招商引资力度,督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鱼苗培育、休闲设施等项目建设,协调驻镇干部帮扶资金9万余元投放花斑裸鲤鱼土著苗种3万尾;协调县水利局修复塔渠渠道400米,恢复纵四路渠道500米;投资30万元,修复岗拉大渠渡槽,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农业生产物资得到有效保障。协调解决二胺、尿素、过磷酸钙、小化肥等农用物资218吨,农家肥1.8万方,农膜700余卷;协调县农村信用联社投放支农贷款500万元;协调驻村干部帮扶资金6.4万元,发放小麦专用肥料18吨。

  (二)加强项目建设,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后劲。一是配合县旅游部门,完成大史家村“红色旅游”项目的历史资料收集、项目规划、墙体壁画整体彩绘作业等工作;按照州委领导指示,积极引导红柳滩村发展旅游产业,目前3户农家院已建成营业;争取县扶贫局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50万元,完成城西村综合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建设二是配合完成河北新区养生养老示范区、南滨河路、龙翔酒店和东河宾馆等450亩建设用地的征地任务;协调完成纵四路、纵五路、河阴东路和城西西路等旅游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征地任务,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集中各方力量投资159万元,完成城东、城西、城北3个村农村社区化建设项目,积极筹措资金15万元为新建的村委会购置办公设施,镇政府落实资金3万元实施城北村文化墙建设,争取整村推进、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完成村级活动广场修建、村委会绿化、道路硬化、人饮管网改造、后续产业发展等建设项目;投资86.4万元,完成童家村村级综合服务楼主体工程。

  (三)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生态文明科学发展。巩固林改成果,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核桃经济林100亩、巩固退耕还林经济林460亩、木本油料造林400亩、乔木林70亩、良种新育苗170亩、义务植树6.7万株;完成邓家村3071006人的草原承包到户前期工作;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责任,在切实做好火险隐患排查的基础上与全镇12个村签订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责任书,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与林业环保部门衔接,为红柳滩苞谷杏基地、邓家村核桃基地争取6000米网围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增设环卫设施,落实保洁制度,开展渠道涵洞疏通、清淤、修复等工作,集中整治以西久公路为重点的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景点环境,整治道路两侧垃圾乱倒、污水漫道、建筑垃圾堆积、禽畜养殖污染、柴草乱堆乱放等现象,营造了清新、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2014年我镇及所属7个村被省环保厅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分别获得奖补资金5万元和2万元。

  (四)强化管理措施,助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文化方面:采取部门争取、镇政府帮扶等形式,共投资7万元鼓励扶持郭拉、邓家、城东、西家咀、张家沟等村,成立村级文化队、社火团,配套购置了文化活动道具、演艺服装、乐器等设施,并以农民运动会、迎新春文艺表演和社火演出等载体,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方面:全面落实教育“两免一补”、“1+9+3教育奖补机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共录入义务教育档案管理系统适龄儿童4900名;协调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开展“大手拉小手,共筑中国梦”活动,慰问贫困学生18户,送去价值达7500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举办优秀大学生励志演讲和文艺演出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性;开展校园周边安全工作,联合教育、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整治学校周边商店、娱乐场所等,实行治安稳控联防和主要负责人问责制的管控机制,与辖区3所学校签订维稳责任书,整合镇司法所、派出所、社区力量,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14场次,发放《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六五”普法等法制宣传资料5500余份,受教育学生达7000余人(次)。卫生计生方面:紧紧围绕人口计生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全镇12个行政村6532名育龄妇女、319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建档立卡,并校对修改全员信息,错误信息率降至1.1%,查验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婚育证,验证率85%,上报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独生子女、双女户16户,上报享受新农合政策的独生子女、双女户623人,全年新出生217人,计划生育率100%,多胎率为0创卫工作方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协调部门落实城中村环境卫生创建经费,配备和增设环卫设施,发挥区域保洁员、村社区义务保洁队作用,扎实做好黄河文化旅游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贵德段、“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等大型活动前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城中村”、贵共公路(红柳滩、杏花村段)、交通沿线等区域的卫生“脏乱差”的现象,累计清理沿街小道小巷及城乡结合部内的卫生死角70余次,出动装载机,清理各种垃圾850余吨,为重大文旅节庆赛事活动营造舒适、整洁的环境,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狠抓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指数持续增长。一是投资30万元,完成城西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照料场所建设,镇政府解决资金3万元实施了窗户、外封闭等设施建设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协调省民政厅争取救济面粉1万斤。二是主动与县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衔接,争取项目资金265万元,实施奖励性住房20户,危房改造43户,被动式暖房10户,城关村43户搬迁户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是评定上报低保户389828人,发放救济面粉17万斤,救助金2.2万元,为8695名无地失地农民发放救济面粉17.9万斤,医疗金和养老金10.4万元;完成红柳滩、杏花村54户的农村扶贫对象申报工作;重点优抚对象36人,发放补助金21.43万元,供养五保户16人,发放金额5.38万元;两老干部31人,发放补助2.48万元;享受高龄补贴的1330人,发放补贴金82.80万元;居家托养残疾人68人,发放生活补贴3.4万元;重度残疾人137人,发放生活补贴8.22万元;事实上无人抚养孤儿23人,发放生活补贴12.2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付医疗费用958.32万元(其中门诊4469人报付43.46万元,住院2362人报付914.86万元);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3110人,收缴参保金61万元,享受60岁以上养老保险待遇的1300人,每月发放养老金15.6万元;婚姻登记231对;劳务输出3450人,完成劳动技能培训160人,实现劳务收入1138.07万元;收回农发贷款9492元。

  (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服务体系越加健全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党员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宗旨意识进一步树立,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县委县政府一系列安排部署,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数量,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时间和经费,严格公务用车管理,简化公务活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与往年相比,各类发文同期下降20%,“三公”经费同期下降18%。完成了镇机关和社区的21路监控视频建设及网上审批系统,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打造阳光政务,树立为民务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