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县新闻
搅水“鲇鱼”游高原——贵德县创新教研模式带动农牧区薄弱校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8年06月26日    

从本地教师中选出一批优秀人员,分学科成立名师工作室,带动全县教师投身教研;引进外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线上线下互动互联,取长补短;一个县的教研活起来,辐射整个州域的学校、教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教研模式,以12名师工作室盘活全县所有学校教研,带动农牧区薄弱学校提质增效。

人们都说,名师工作室就像一条能够搅动湖水的鲇鱼,让贵德县的教育教学充盈起新的活力。

试水: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20168月,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华卜泉从南通市海安县来到贵德县教育局挂职副局长。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华卜泉的到来,给贵德教育带来了新理念和新经验。

?“贵德县教师的政治意识、师德修养、民族情怀着实令人感动,但是以讲代教、以听代学、以练弥补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还是专职教研力量太过薄弱,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不够。华卜泉说。

在青海,越是偏远的农牧区基层学校,先天不足的教研工作越成了掣肘学校发展的一道坎儿。短时间内配齐配强各科教研员根本不可能,必须从内部挖潜,靠创新手段激活。华卜泉综合分析了贵德教育的现状后说。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二八定律。深谙其道的华卜泉就是要让县里20%的骨干教师充当搅动全县教育池水的鲇鱼,带动其余80%的普通教师开展工作,进而倒逼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20173月,贵德县根据学科划分,成立了12名师工作室,涵盖小学、初中全部学科门类。每个工作室由一名主持人带头,选择6名不同学校的学科教学骨干作为成员,带动全县同一学科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贵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崔玉说。

?“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教师们参加专题培训、进行个体研修、开展网上交流,一批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学习,开展活动。名师工作室成了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绝佳平台,原本掣肘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短板得到有效延补。

点燃:教研活动带火全县教师

看着刚刚筛选出的一沓英语特色作业,肖军的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这是本学期英语名师工作室第二次教研活动后,大家商量出来的又一个英语教学新点子。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肖军,为又一次成功感到兴奋。

肖军所在的河阴小学是贵德发展较好的一所学校,但长年病弱的教研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学校提质增效的进程。

2017年,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成立后,肖军先带着本室的几名成员尝试录制了学生背诵课文的小视频发给家长,开展了英语课文诵读小竞赛,几项小小的举措让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增。

初尝甜果,肖军等人探讨教学、创设活动的热情更高了。今年春季一开学,他们除了上课外,其余时间全泡在工作室,制定章程、计划,策划教研活动,点评课堂教学,撰写教学反思,总结听评课经验,忙得不亦乐乎。

同样的情况,全县12所中小学近900名教师对集中教研的认识从起初的徒增工作量”“硬着头皮干”“抱怨津补贴慢慢地变为主动参与、渴望参与,许多尚未选进工作室的教师,频频提出申请,希望自己成为工作室的一员。

贵德县教育局趁热打铁,借海安县对口支援贵德县的契机,在两地间开展了跟岗培训、柔性引进、本土教研、项目研究等一系列教研合作。我们计划通过6期跟岗培训,3年培训教师150名,使每个学科都有一名领军人物、10名骨干教师。华卜泉说。

蝶变:教研活力倒逼教学管理

?“阿毛同学最近的学习态度转变这么大,我怎么才能帮到他?学困生的脱困出路到底在哪里?”“今天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很沉闷,是我教的课没有吸引力吗?打破课堂沉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翻开刘玉平的工作日志,一篇篇教学感悟、授课困惑、学习心得赫然眼前,娟秀的字体下流淌着她对本职工作深深的热爱。

刘玉平是贵德县河阴寄宿制学校英语教师,同时也是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曾经腼腆、内向的她,人前张口说话常常脸红心跳、局促不安。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她与其他教师频繁交流,带动全县50多名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屡出奇招,也使自己的专业水平突飞猛进,还锻炼了她的人际交往、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借外力、强大脑,活教研、提品质。经名师工作室撬动,贵德县教师带着问题搞教研、带着思考搞教研、带着经验搞教研,一系列变化让全县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活起来。以前,各校之间是竞争、比较的态势,名师工作室把我们从一种封闭、落后、单一的教学状态牵引到开放、灵活、多元的模式。在这种卷入式的改革中,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我们再也不能抱着一校之见、一县之见做教学管理,而应该主动融入全县、全州、全省的教育发展中。河阴小学校长张玉青说。

如今,这条鲇鱼的活力已辐射到海南州所辖的共和、兴海、同德、贵南、泽库等县。该州也计划借鉴贵德模式,打造全州教研提质新品牌。